5月30日上午,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黃道炫應邀於yl6809永利官網三樓會議室做題為《學術論文的“問題”從哪裏來》的講座。講座由yl6809永利官網教授、博士生導師翁有為主持。

黃道炫由此次講座選題展開講解。他結合自身經曆指出,近二十年來,學術論文寫作要求發生較大改變,問題導向愈發重要。在此基礎上,黃道炫進行了學術回溯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曆史學者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,常采用大視角寫作大問題。這在九十年代學者引起了反思,為避免以往的“以論帶(代)史”的空疏之弊,曆史學術論文書寫在此階段重視曆史資料的詳備與實證的功夫,而問題意識往往隱而不張。隨著學術發展的不斷深入,九十年代的書寫方式為資料堆砌提供了土壤,因此在今天學術論文書寫上,問題意識又成為了寫作的關鍵。緊接著,黃道炫以“對話意識”的批判為切入點,介紹了獲取學術論文“問題”的途徑。一是走進曆史情境,閱讀曆史材料。黃道炫強調,研讀曆史材料越深入,獲得的感受更多樣。要想麵對曆史解決真問題,就必須從材料入手。二是要梳理學術史,結合當代實際。此種方法利於找出下筆的空間與方式,卻一定程度上難以擺脫前人的束縛。此外還要重視理論學習。黃道炫提醒同學們,閱讀理論一方麵可以開拓視界,但更需注意曆史生命體不能被理論所統攬。講座最後,黃道炫勉勵同學們多多閱讀曆史材料,提升理論修養,放大自己的眼界,做擁有理想主義情懷的曆史研究者。

在提問環節,黃道炫積極與師生互動,詳細解答了大家有關本場講座的問題。精彩的講座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,講座取得圓滿成功。